联发科英特尔夹击 高通进军平板频受阻
更新日期:2017-09-06
OFweek电子工程网讯:高通(Qualcomm)进军平板攻势受阻。高通针对平板市场接连推出多核心、高整合型3G/4G系统单晶片(SoC),但由于高达七成以上比重的平板仅搭载Wi-Fi技术,因而显得无用武之地;加上平板M型化趋势明显,使得高通在低阶市场难敌联发科和大陆晶片商的公板与低价攻势,在高阶市场又碍于品牌厂倾向采用自家处理器,因此迟迟难以扩大平板市占。
从目前全球平板装置出货分布情形来看,市场已明显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首先是以三星(Samsung)、苹果(Apple)为首的高阶品牌机种,再者是从笔电转战平板领域的台湾双A、惠普(HP)和戴尔(Dell)等厂商,所推出的二合一、Windows 8和Android平板;最后则是以中国大陆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为主整,体数量最大的低价白牌Android平板。
以高阶品牌端的市场而言,苹果和三星两大厂多倾向导入自家处理器,仅少数搭载3G或4G技术的机种,会外求其他处理器方案;而从笔电转战平板的业者,多半已被英特尔(Intel)所笼络;至于白牌平板市场,则由联发科及中国大陆IC设计商瑞芯微和全志等所把持。讨论至此,不难发现众所周知的行动处理器龙头--高通,在平板市场三分天下的局面中,已愈来愈难找到新切入点。
事实上,高通与联发科从智慧型手机跨足平板市场的时间点都在2012下半年;这近2年的时间以来,联发科凭藉平板应用处理器公板设计,以及过往在中国大陆白牌市场部署技术支援团队所积累的丰厚合作经验,市占率已一路狂飙。据拓墣产业研究所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第四季,联发科在大陆白牌平板晶片市场的占有率已冲上第一,达到29.5%,紧追在后的则是瑞芯微和全志两家在地晶片商。
相较之下,高通在平板市场由于仍主打3G/4G整合型SoC策略,对白牌平板厂商而言,似乎吸引力不大,因此在中国大陆白牌平板市场仅拿下2.1%的市占。
不仅白牌市场成果不如预期,高通在品牌平板市场,气势也不比在智慧型手机市场那般凌厉。现阶段品牌平板市场几乎为苹果、三星垄断,苦苦追赶的索尼(Sony)、乐金(LG)等厂商出货规模明显有段差距,而撇开只用自家A系列处理器的苹果不谈,三星也开始扩大其四核/八核Exynos平台的导入比重,导致高通能施力的市场空间日益萎缩,处于品牌、白牌平板市场腹背受敌的状况。
除此之外,英特尔急于在平板处理器市场抢回发言权,并喊出2014年将达四千万台平板出货的目标,也成高通另一大威胁。英特尔特别将2014年开发者大会(IDF)移师深圳,并宣布投资1亿美元在当地设置智慧设备创新中心;此举不仅能拉近英特尔与大陆平板OEM的距离,亦可透过这笔资金打造不亚于联发科的处理器参考设计和坚强技术支援团队,在在有助其冲刺白牌平板市占。截至今年4月,包括德普特、蓝魔、汉普、台电和微步等中国大陆平板制造商已相继宣布将与英特尔展开合作,足见英特尔来势汹汹。据Wi-Fi晶片商透露,3G/4G整合型SoC性价比虽高,但还是适用于系统空间和功耗预算相对吃紧的手机设计,平板业者大多偏好纯应用处理器搭配Wi-Fi多功能整合(Combo)晶片,若有需求再加入3G/4G基频处理器的分离式设计,尤其对须要快速推出新产品,且对物料成本敏感度极高的白牌厂商而言,这种弹性设计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再加上品牌平板市场短期内由三星、苹果主导的情势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在在显示高通未来于平板市场的发展之路将满布荆棘。
2014年2月,农历马年春节过完没多久,原英特尔中国大区产品总监洪力得到了新的任命,出任最新设立的中国区产业链营销总监一职。同一时期,专门服务产业链的销售团队从原来的PC部门中独立出来。洪力作为该团队的直接领导者,轮驻北京和深圳。
这是英特尔中国公司的一次不事声张的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其战略意义却不同凡响,它直接关系到英特尔最新移动战略在中国的落地。
今年2月28日,英特尔公司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14)上发布了向平板电脑倾斜的最新移动战略,公司CEO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则在之前提到今年配备英特尔芯片的平板电脑数量有望达到 4000万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产品形态最稳定、商业模式最成熟、配套产业链最齐全、市场认可度最高的两类终端。如果英特尔不能至少抓住其中一项,它将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边缘化。但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各自步入市场周期的不同阶段。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在年初发布预测消息称,今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可能较去年第四季度减少5%,将成为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环比下滑。TrendForce分析师威尔森·苗(Wilson Miao)就认为,“这标志着智能手机市场走向成熟”。
在中国,IDC也声称中国市场规模在去年第4季度出现了两年来的首次下滑,出货量环比下滑4.3%。IDC还预测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仅增长19.8%,远低于 2013年63.6%的增势。它们认为“中国市场出现饱和趋势”。
相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面市时间晚了两年,其全球保有量远不如前者。
IDC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球智能手机累计销量超过20亿部。而从多方预计来看,平板电脑在2014年的销量为2.71亿台,加上 2013年卖出去的1. 66亿台,其市场保有量不超过6亿台。因此,相当部分观点认为该市场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在物流、警务、汽车、电力、教育、勘探和餐饮等商用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发。
天智伟业董事长王永志就告诉本刊记者:“人们的生活总是趋于简单化。从这个趋势来看,虽然平板电脑做了3、4年时间,但这个市场才刚开始。”汉普电子公司总经理王驰江也认为平板电脑的销量会继续增长,“在商用细分市场,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会把平板电脑当成日常工具。”还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智能手机用芯片市场几乎为苹果和三星所垄断,这两家公司,加上索尼、LG、摩托罗拉、诺基亚,以及“中华酷联”等品牌厂商,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采用英特尔产品。而在平板电脑领域,除了苹果iPad的竞争力领先,市场还可容纳更多的品牌参与竞争。两相比较,虽然英特尔在两大类市场中所占份额均相当有限,但着眼长远,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平板电脑市场更为明智。
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联发科的销量猛增。据悉当季,联发科向国内市场出货了6500多万颗智能手机芯片,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八核产品虽然并未如愿打入中高端市场,但据联发科总经理谢清江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八核产品MT6592的利润占比已经达到了20%以上。他并没有透露具体的销量,只是表示各项数据都“非常不错”,“毕竟它从去年12月才开始量产。”谢清江称。
联发科看上去正在强势反弹,官方公告称今年3月的营收达到了174.29亿元,创下公司单月营收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4.84%。它去年智能手机产品的出货量高达2.2亿,与2012年的1.1亿相比足足增加了一倍。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包括与老对手威盛达成合作协议,以及近两年的技术积累等一系列的事件,已经使联发科渐渐地填上了曾经错失的3G时代。联发科财务长顾大为在一次分析师会议中提到,高通在4G时代领先联发科1至2季度,但这个情况已经比3G时代高通领先7至8个季度的状况好上许多。
比如联发科与威盛的CDMA 八核方案,虽然还需要向高通缴纳专利授权费用,但相比直接向高通缴费要便宜近2个百分点。最重要的是,国产手机厂商终于在高通平台之外,有了另外一个稳定的供应链供货保障,这让他们在高通面前,有了一定的议价能力。
以至于连谷歌都在考虑跟联发科合作,业界盛传联发科首颗64位的4G智能手机芯片将获得谷歌下半年100美元以下自有产品的订单。
谢清江在去年底头一次高调地给联发科定调,“八核先发、4G接棒、64位压轴”,作为今年力抗高通的作战策略。“在功能机时代,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快速的追随者,而在智能机时代,我们要做引领者。”章维力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所以,品牌才如此重要。Johan Lodenius说联发科定义的“超级中端市场”价格范围是79到399美元之间,而红米使用的是八核产品,属于相对高端的产品,才能触及到100美元,这离联发科理想中的高端还相差甚远。
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专门请来了Johan Lodenius,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去整理品牌。蔡在这上边表现出的足够宽容度,这并不常见。营销传播团队中,还有曾操刀服装品牌H&M广告创意的人,他们在试图给工程师文化浓郁的联发科注入更多的元素。但这个事情并不那么容易,“如果按照当年英特尔做品牌的方式,那成本是非常高的。”Johan Lodenius说。高通曾在去年大力推广“骁龙”品牌,曾斥巨资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但今年他们几乎取消了这方面的投入。
英特尔来势汹汹,对于联发科来说,它或许是比高通更可怕的敌人。
深圳智能终端圈里一直在流传着“英特尔一套产品5美元”。新任CEO科再奇十分看重英特尔在深圳重新塑造的这条生态链,它不惜通过高额补贴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PC时代,英特尔正是用这种方法打败了AMD。
去年11月,英特尔某高管在财务分析师会议上曾暗示,合作伙伴在采用了英特尔最新的移动芯片产品之后,若比采用ARM架构的制造成本更高,那么英特尔将会为合作伙伴补贴高出的成本,甚至会为设计的成本买单。
有消息称,英特尔今年的补贴总额或将超过10亿美元。英特尔目前用于平板电脑的芯片售价略高于20美元,但有些出货量大的合作伙伴拿到的报价应该还不到10美元。
科再奇对平板电脑业务的要求是增长四倍,而且不再局限于品牌厂商,它要去跟联发科抢白牌(无品牌,或贴牌)厂商。这个市场不容小觑,科再奇说每年在深圳卖出的平板电脑超过了一亿台。这是个哑铃状的市场,一端是苹果和三星,一端是白牌厂商,中间才是那些并没有投入太多资源的联想、惠普……
联发科有没有压力?“我相信用非常规的生意手段,也许能够有短期的效果,然而从长远讲,我们还是认为这个产业会往正常的方向走。”谢清江称。
不过竞争对手都学会了联发科的那一套。“我们的优势在于对市场的敏感度,比如我们刚推出8核时,竞争对手起初并不认同我们的做法,但之后他们却做了同样的事情。”章维力表示,“还有我们对客户的支持,他们总是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少的人力做出一款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据高通移动计算产品市场副总裁颜辰巍透露,当年高通只做芯片时,需要测试的项目可能只有几千个,但现在这个数字是几万个甚至十几万个。理论上,高通的测试做得越多,交付的周期就越短。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开发者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高通和英特尔正在深圳加大人手,一旦客户出现什么问题,他们马上就会从北京、上海飞过来。“这些厂商也不再是只想依靠于一个由成本优势的产品,他们也需要差异化,我们最近在密集地跟他们沟通,他们乐见于我们的改变。”谢清江称。
他并没有透露联发科如何去应对英特尔的反扑,联发科看上去更在意马上爆发的4G市场。国内手机厂商正一窝蜂地扑向4G,这使得技术相对成熟的高通产品,今年以来一直处于缺货状态。联发科64位的4G芯片也要在下半年量产了,这会是它直面高通的最佳时机。
他们还发布了针对可穿戴设备的产品,这同样是高通和英特尔看重的。总之,联发科的反攻已经开始了,但在此之前,它首先要确保的是竞争对手会不会把它的“老窝”给抄了。(本文综合新电子、IT分众、经济观察报等相关报道)